穿越香格里拉,重走洛克之路
- 内容来源:本站原创
- 网站编辑:webmaster
- 发布时间:2013.01.17
摄影:马随
2012年12月12日至16日,《华夏地理》年度发布的“华夏之路”完成了它的第一次征程。在《华夏地理》腾讯的联合举办下,一只由32人组成的队伍,沿着美国著名探险家、人类学家约瑟夫•洛克当年走过的道路,深入滇西北的崇山峻岭,探寻香格里拉的秘密。
从约瑟夫•洛克初次探访云南,并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撰写关于中国的稿件至今,已过去了整整九十年。他深入亚洲腹地的探索细致而崎岖, 所摄图片丰富庞杂,叙述冗长却无微不至,对纳西民族文化的研究与记录不仅令西方大开眼界,更为今人留下宝贵的遗产。英国畅销书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洛克的 探险故事中获得灵感,创作了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从此香格里拉成为世外桃源的象征而家喻户晓。
九十年后,我们这些洛克的追随者,在随队专家——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云南省东南亚南亚研究院副院长、云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杨福泉,以及美国《国家地理》中国大陆唯一版权合作伙伴《华夏地理》杂志高级编辑颜竹的带领下,再次踏上了这条伟大的探险之路。
而更吸引洛克的,却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纳西族古老而特有的东巴文化,引发了洛克的极大兴趣。如今,在东巴教的圣地白水台,我们仍能看到纳西族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2年12月12日至16日,《华夏地理》年度发布的“华夏之路”完成了它的第一次征程。在《华夏地理》腾讯的联合举办下,一只由32人组成的队伍,沿着美国著名探险家、人类学家约瑟夫•洛克当年走过的道路,深入滇西北的崇山峻岭,探寻香格里拉的秘密。
从约瑟夫•洛克初次探访云南,并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撰写关于中国的稿件至今,已过去了整整九十年。他深入亚洲腹地的探索细致而崎岖, 所摄图片丰富庞杂,叙述冗长却无微不至,对纳西民族文化的研究与记录不仅令西方大开眼界,更为今人留下宝贵的遗产。英国畅销书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洛克的 探险故事中获得灵感,创作了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从此香格里拉成为世外桃源的象征而家喻户晓。
九十年后,我们这些洛克的追随者,在随队专家——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云南省东南亚南亚研究院副院长、云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杨福泉,以及美国《国家地理》中国大陆唯一版权合作伙伴《华夏地理》杂志高级编辑颜竹的带领下,再次踏上了这条伟大的探险之路。
洛克故居
本次重走洛克之路旅程是从他曾经居住的雪嵩村开始。这座离丽江不远的玉龙雪山下的小村庄,曾是约瑟夫•洛克探险队总部的所在地,如今已成为洛克旧居陈列 馆,陈列着洛克当年拍摄的大量历史照片,以及洛克从西方带来毛料大衣、猎枪、牙医器具等一批遗物。那些与洛克一起出生入死的纳西族伙伴的后代,今天依然生 活在雪嵩村,为我们讲述当年的故事。
虎跳峡
蓝月谷
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白水台
洛克最初是以植物学家的身份到云南来收集植物的种子与标本,特殊的自然环境,使滇西北的三江并流地区拥有极为丰富的物种。此次重走洛克之路,我们不断穿行 在壮丽的山川之间,时而下到幽深的虎跳峡谷底,时而又登上高耸的玉龙山之巅。巨大的海拔落差,造就了垂直分布的生物群落。蓝月谷
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白水台
而更吸引洛克的,却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纳西族古老而特有的东巴文化,引发了洛克的极大兴趣。如今,在东巴教的圣地白水台,我们仍能看到纳西族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东巴造纸博物馆
东巴造纸
东巴文字撰写
我们来到未曾对外开放过的东巴造纸博物馆,了解造纸工艺,探秘东巴古文的撰写和寓意。在古老的纳西村落,我们收获到了意外的惊喜,80户纳西族村民,无论 老人、小孩,都身着最华丽的节日盛装,聚集在村口欢迎我们的到来。我们学习纳西打跳,同村民一起载歌载舞,真切感受到了最淳朴的民风、最盛情的友谊。东巴造纸
东巴文字撰写
纳西族村民欢迎我们的到来
纳西族村民送我们青稞酒和葵花子作为礼物
杨福泉老师文化讲座
身为纳西族的随队专家杨福泉,一路上都在为我们做细致入微的讲解。在松赞林寺,我们还觐见了活佛,了解藏传佛教,得到最神圣的祝福。纳西族村民送我们青稞酒和葵花子作为礼物
杨福泉老师文化讲座
松赞林寺
尽管和九十年前相比,无论在丽江还是香格里拉,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但沿着洛克当年走过的道路,我们依然寻找到了原始的生态环境和淳朴 的民俗文化,并认识到了保护、传承它们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今后,还有更多的“华夏之路”等待我们去探索,《华夏地理》将与您一路同行。
同纳西族村民合影
本文内容为365bet体育在线开户原创或者授权编译,未经正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
- 微博评论
- 网站评论
发表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