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2017.12.27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导语:如果大自然的一切绝美风景都由成千上万实际存在的天神创造;如果城市中的一切优雅建筑都由一群人类的绝顶天才设计而成,那么当“自然之力”VS“人为之力”究竟孰强孰弱?也许你被大自然的无限壮丽所折服,山川湖海、星月云层;也许你偏爱人类城市千百万年的文化地标,或是骤然拔地而起、金光闪闪的疯狂建筑。你一定认为自然之力至上至强,人力决无法与其抗衡和比拟;或者你也承认人类的创造力和能动性有无限可能,“人为之力”乃是站在“大自然巨人的肩膀上”。兴许两种“美”早已互相融合,或是互相碰撞?孰强孰弱,终无答案,而纷繁世界如此包容,所有能看到的美景就在眼前,我们只消静静观赏。
 
撰文、摄影:晆时micheal
 
秩序:自然而然
 
  世界,美好无处不在。
 
  这美好中是否内藏一种人尽皆知却极易忽视的“秩序”存在?我们看到山中岩石层次断落,水中不同物质呈现迷样的色泽变化,树林季节更迭带来缤纷的不同凡响——自然界每一个小变换都能让画面骤然一新,让感受起伏跌宕。探寻这些美好时分会让人惊喜连连,无论宏观山峦,还是微观水滴。
 
  自然界纷繁变换,我依旧在自己旅途中间隙用心观察,不经意俯仰凝视之间,拍摄后而保有,并被我斗胆称之为“秩序”。这样的画面,我无疑认为美得宁静、恬然。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远观天使冰川,像天使的翅膀的羽毛,细节则层层都透着幽蓝,经历了多少年依旧美得不可言喻。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地处阿尔比斯山北侧的耶拿峰顶俯视山峦,云雾间的松树林棵棵挺拔,身姿颇有列队而立的意思,带着神秘色彩。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贾世伯国家公园的沛托湖水色彩十分艳丽,很难想象拥有如此高纯度色彩的湖水正真实地展现在眼前,震撼极了。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哥伦比亚冰川旁一座山峰被前一夜的落雪覆盖,零散的飘雪把山脊位置的线条刻画得非常优雅,加上没有积雪的玄色山石搭配,仿佛一幅当代绘画。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林间的金色叶片交相辉映,色彩闪耀的质感伴着笔直的枝干,让歧阜县上高地的环境中更充斥着秋天带来的所有美好。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白云永远是让人望而感叹的美好事物,随时随地看到它们成片地飘荡便会心生向往。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浪花的动态美非常吸引人,桑华普达瀑布所掀起底部的层层浪花让自己驻足许久,只为拍到一张满意的水花,还好最后得偿所愿。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温哥华旁的惠斯勒非常容易到达,却也拥有非常独特的山势和雪景。这不免让我感慨身处雪山附近的人们是多么的幸福,成天有美景可看。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同样的歧阜,同样的高地,却拥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画面感,白色的枝干带着些许凌乱的感觉,但总体上像彼此心照不宣般打好了招呼,同时同地漫山遍野地一同向上生发。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有些树木会带着地方特色生长,伊势神宫门口的绿植都带着些许肃穆与浮世绘气息,将自己蜿蜒的枝干生长成了”很日本“的感觉。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不断升起的水雾大概是尼亚加拉大瀑布给人最大的印象了,水帘中的翠绿则是吸引着我不停看着它的关键所在。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日出的明尼旺卡上清风拂过,平静的水面微微起皱,而远处的山峦则刚熹微的拂晓照亮山顶,镜面的反射永远是摄影师的偏爱。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朝里位于札幌至小樽的沿线,这里的海岸伴着安静的未被人踏足的积雪,远处是未被惊扰的海鸥伫立于小片礁石之上,一切颇为平静。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孤帆远影碧空尽”,而不同于长江江水的湍急,尼斯的海多半是一份浓郁的优雅。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对笔直高耸的树枝情有独钟的自己,每每看到这样的画面总会仰头寻觅这片森林的透视点,纵然是去过许多次的吊桥公园,却每每驻足静观于此。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大雪中山顶总有着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札幌藻岩山的背侧,仿佛嗅到雪中暗含木香。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夕阳落下时的金头公园,湖面涟漪色彩波动。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身处新天鹅堡的平台之上,观望周围山峰伴着即将入冬的红叶,还有前夜初雪未消的几点洁白之色,丰富多彩。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密布排列的松柏,远远望去竟有些刻意规整。这样自然而成的线条,在小樽天狗山望去,还蛮有些味道。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列队而飞的大雁,在这个即将落日的时间里,安静地划破略有些单调的晴空,逍遥自在。
 
秩序:铸造而成
 
  “铸造而成”,一个抽象的词汇,却在漫漫旅途之中,逐渐清晰地显露在眼前。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在世贸遗址的旁边,这座新建筑拔地而起,纯白有序的框架,被称为Oculus(眼),它仿佛见证着一切新的开始,与旧的结束。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自古中西方的建筑都遵从着完美的排列,颐和园的琉璃瓦安静地向着朝阳,它们斑驳,带着岁月的暗淡,却吸引着我的视野,几乎移不开眼睛。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几何形态存在于每一个角落,编织着每一个细节的美好。贝聿铭所设计的卢浮宫中心金字塔型入口,用美妙的阵列勾勒出古今的跨越。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错落的玻璃窗将平面划分为二,鹿特丹的Willemswef大厦。成龙曾在《我是谁》中从这座楼的玻璃斜坡上豁命滑下。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聚流而下的911纪念水池中,原本喧嚣的水幕最终安静地流向下层。如同原本惊诧的神经,慢慢变成一流细流,却无法抹去。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此等精致的形式,是巴塞罗那现代艺术美术馆美妙的立柱与玻璃幕墙。而建筑本身,无疑也是一座容纳百川的艺术品。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名古屋热田神社的屋脊,灰黑色的屋顶搭配着原木棕红色的构架已是完美。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让混凝土流动起来的Aqua Tower(水瓶座),在高楼丛立的芝加哥城市中显得格外夺目,完美的弧度摇曳不停,伴着光线舞动在天际线之间。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世贸中心四号楼的棱角仿佛切开明暗的交界线,高耸的玻璃幕墙映着蓝天与阳光,带着刺眼的闪耀,也带着些边沿的果断。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对于旋转的优美,以及木质厚重典雅的姿态,多伦多安大略美术馆的旋转楼梯完全可以体现得“入木三分”,婀娜的曲线如画如诗。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空旷的国家广场中央,是华盛顿纪念尖碑的剪影,高耸入云,底部围绕一圈的国旗诉说着荣耀,而我却更爱那夕阳余晖的线。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交错的楼梯仿佛展示柜中的展品般,现代艺术的气质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建筑本身展示出来,光线变换间人们上下楼梯时都如同秀场一样有趣。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汇流博物馆的大天窗在建筑的顶部,为这个由无数棱角和三角形拼凑而成的建筑增加了一份着色,纵然这座建筑的几何变换太过丰富,以至于与里昂这座颇具历史感的城市都有些格格不入的错觉。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曼哈顿的楼宇紧密有序,他们如列队般错落有致,矗立街头、阵列其间,俨然肃穆,却会让你迷失在这钢铁森林之间不知所踪。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反观欧洲的城市之间,多半是更为优雅的气氛,当然,不失现代感。里斯本的街区错落在于高低平仄,一会行走在低谷之间,一会又与屋顶齐平,远处窗内的黑鸟,显然不在意这些吧。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位于纽约中心公园旁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不仅拥有盘旋而升的展览空间,在楼梯间也隐藏着这样迷幻的几何盘旋形式。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稍显凌乱的玻璃窗反射着迈阿密美好的落日,这样递进的色彩像精准的填色点缀着不同的画框,令人着迷。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作为电影博物馆,身处阿姆斯特丹河流北岸的EYE(眼睛)电影学院之中的这座建筑在眼前蔓延伸展,仿佛要将地基与建筑本体努力扯开一样,它张扬地立在河畔。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纽约惠特尼博物馆旧馆的分层外立面颇为创新,更有趣的是玄关处一抹红色的装饰,那只静止的鸽子或许让跳跃的色彩缓和下来了吧。

自然之美 V.S. 人为之美:孰强孰弱
用方块棱角来划分外立面的建筑很吸引目光,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就是如此。它过分立体几何的画风与老馆那颇为古典的气质格格不入,却也是整个广场中一道独树一帜的风景。
 
  万物皆有序,建筑的美存在于细节,存在于角度,存在于局部。善于发现他们的眼睛,仿佛能听到建筑的歌声,只消侧耳“倾听”,美轮美奂顿然眼前。

本文内容为365bet体育在线开户原创或者授权编译,未经正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
收藏
  • 微博评论
  • 网站评论
发表您的评论